欢迎来访抚心心理咨询中心

哈尔滨心理咨询

咨询热线:

0451-51095976

哈尔滨心理咨询机构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心理文章 > 公司新闻

隐秘的伤痕|解析青少年自伤行为

2024-07-26 15:07:04

记得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你捧着ta的小脸蛋,希望ta一辈子都不要损伤一丝头发;


学步期,为防孩子磕伤,你还会细心地把家具突出的地方用防撞条包好;


再大一些,一旦孩子不小心受伤,哪怕是一小块淤青,都会让你难过自责好久。


哈尔滨心理咨询


身为父母,我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护孩子周全。


如果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痕,并且伤害ta的不是别人,而是ta自己,你会有什么感受?


哈尔滨心理咨询公司提示您许多家长称,他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


*一反应是震惊——好好的孩子,怎么会伤害自己呢?


*继而可能愤怒和责备——怎么可以伤害自己?为什么不能再坚强一点?!!


*还可能有内疚——是我做的不够好,是我太粗心没早点发现;


*还可能很受伤或是沮丧——我到底要怎么做ta才满意?


*烦躁或者抗拒——ta是想让我更关注ta吗?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


孩子自伤引发的强烈情绪让父母备受冲击,无所适从。而当震惊慌乱的家长振作起来,想要去寻找一些应对措施的时候,会发现这方面的信息相对缺乏,自伤行为的隐秘性和易蔓延性,导致媒体不太会报道,似乎青少年自伤行为不是一个容易被关注到的部分。


01什么是自伤?


——自伤的界定及表现


自伤又叫“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就是指在没有想要自杀的情况下故意伤害自己。


自伤有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青少年发展中的自伤研究平台上,将自伤分为割伤(占55.9%)、过量服药(22%)、打自己(11%)和其他多种方式(10%),z常见的是用利器割伤自己。


判断青少年的某些行为是否是自伤,关键的考虑因素是,ta行为的目的,是不是要伤害自己;比如一个14岁的中学男生从3米的高度往下跳,要看他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运动才能,还是对危险的评估过于轻率,还是目的就是想让自己受伤。


02为什么青少年会伤害自己?


——自伤的动机


好好的孩子,为什么要故意伤害自己呢?我常听到青少年来访者们,这样解释自伤的原因:


*花了父母这么多钱,都没有做到z好,我无法原谅自己,这是我应得的;


*跟心理的痛苦比起来,这点身体上的痛不算什么;


*疼痛能把我拉回现实,让我感觉自己是真实存在的;


*我想用安静的方式面对问题,不想打扰别人;


*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不逼迫我,尊重我的意愿;


……


总结起来,研究者把青少年自伤,理解成孩子在向我们发出信号:痛哭(ta很痛苦)和呼救(ta希望得到帮助)。


大多数青少年自伤是因为痛苦:他们在应对、表达或者控制情绪上的痛苦,或者进行自我惩罚;


还有的青少年自伤,是想要展示自己的绝望、报复、考验或者引起关注。


但无论是出于哪种动机,自伤只会带来暂时的缓解,它并不能解决问题。


需要警惕的是,自伤很容易产生成瘾性。z初自伤的时候,青少年会体验到疼痛感和恐惧感,而当自伤发展成为习惯,会导致他们对疼痛的容忍度越来越高,于是采用更频繁和更深的自伤来刺激自己:“自伤时我会有一种奇怪的真实感,现在好像越来越体会不到那种感觉,我想割得更深。”


因此,关于自伤,如果能早一点识别出来,就能防止演变成更严重的问题。


哈尔滨心理咨询


03我怎么知道孩子有没有自伤?


——自伤的预警信号


自伤比我们想象的更高发:


有研究称,大多数自伤者的年龄在11岁到25岁之间,中学阶段发生率约为7%-24%。在英国,约有1/10的青少年在某个阶段有意识地自伤。但实际的发生率可能比研究中报告出来的要高出许多,因为有许多自伤是不被人知晓的。


作为z贴近孩子的人,如果父母能一时间从家庭中捕捉到一些信号,会让自伤行为的干预工作相对容易一些。


《折翼的精灵:青少年自伤心理干预与预防》一书中,列举出了青少年自伤的预警信号:


1.非常了解自伤的人是怎么自伤的


2.身上有不明伤痕


3.身上或衣服上发现血迹


4.总是穿长袖不肯脱下来


5.有神神秘秘的行为


6.戴着宽腕带,不摘下来


7.家里的尖锐工具消失,或者被放在了别的地方


8.需要长时间独处,与外界隔离


9.突然开始自己洗衣服


10.睡眠和饮食发生变化


11.对日常娱乐失去兴趣


12.情绪上有变化


13.总是避免露出胳膊腿等


14.……


如果孩子z近出现以上情况,父母可以结合在校及其他情境下的观察,看看是否有自伤的可能性,以便及时做出应对。


您的敏锐和疼惜,可能会成为孩子的救命稻草。


04如果孩子出现自伤行为怎么办?


——家长应对策略


青少年自伤在家庭中引发的反应不亚于一场地震,就像以下这位母亲的感受:


“这是我们的至暗时刻。作为一名母亲,我感到完全被孤立了。我很害怕被评价,有了一种辜负了女儿或是即将让她失望的感觉。我感到非常孤独。”


——摘自《折翼的精灵:青少年自伤心理干预与预防》


家长可能会忍不住开导孩子,“你要振作起来啊”,或者责骂,甚至“恶语相向”。


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面对z珍爱的孩子的痛苦,我们本能感到焦虑、惶恐,想要去回避或者强行把ta从痛苦的漩涡中拉扯出来;但是,这些可能不是孩子需要的。


要想真的能够帮助到孩子,家长需要克服这些z初的感受。具体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思考和理解孩子的行为是在表达什么


就像上文说的,青少年自伤通常是在表达痛哭和呼救。那回到孩子身上来,如果ta是在表达痛哭,那taz大的痛苦是什么?痛苦背后,是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如果是呼救,那也要去思考,ta为什么会选择用这种方式来呼救?如果不用自伤,ta的呼救可以被听到吗?


研究发现,父母通常对家庭功能的看法比孩子更积极。


在咨询中我也发现,青少年父母对孩子通常会有一种浮在表面的理解:“不愁吃也不愁穿,除了上学什么都不用操心,有什么好痛苦的呢?”


他们完全想象不到,“除了上学什么都不用操心”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种享受,会让孩子在生活中缺乏掌控感、丧失乐趣和目标,如果再叠加上跟家长的冲突、同学的孤立或霸凌、优同学的碾压等等,在青春期幽暗动荡的内心世界里,可能就是一场大灾难。


如果你对以上问题已经有了一些思考,强烈建议,在跟孩子谈之前,找一个不那么情绪化的人讨论讨论,可能是心理咨询师、社工或者冷静客观的亲朋好友,也许会带给你不同的认识。


哈尔滨心理咨询


第二,在家庭内部,尝试构建心理安全和物理安全的环境


在咨询中,每次见到自伤的青少年来访者,我都会请他们给我看看ta的伤口,而他们都会很乐意:


接下来我们会详细讨论,一次在是什么情况下产生自伤的念头,那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当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用的是什么工具,在哪里找到的这个工具,当时疼不疼,看到伤口是什么感受……


孩子们会告诉我:从来没有人,这么温柔而不带评判地关心他们的伤口。他们不敢跟父母说自伤的事情,因为害怕家长的指责和过激反应。


我想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一定比我这个咨询师更多,可是怎样才能让孩子准确地感受到呢?


也有孩子这样分享她的感受:爸爸平时在外地工作,发现她自伤之后,爸爸小心翼翼地帮她包扎伤口,心疼和不忍地跟她说:“我很难过,但我z关心的是我怎么才能帮助你不要伤害自己,你愿意去看看医生吗?”


那是她一次看到爸爸这样的表情,之后她就很少再伤害自己了。


保证物理环境的安全,是你能做的z现实的事情之一,包括拿走孩子能找到的锋利物品、妥善保管家里的处方药和其他高风险的家用物品;


必要时,听从医生的建议,住院治疗也是保障孩子安全的有力措施。


另外还包括,跟孩子一起找到替代的情绪表达方式,比如带着孩子一起锻炼、允许并鼓励ta用大哭、画画或者其他的表达情绪的方式。


哈尔滨心理咨询


第三,在家庭之外,寻求现实的应对资源


在发现孩子自伤之后,应当一时间确认孩子是否有自杀风险。研究证实,自伤可以在没有自杀风险的情况下发生,但是也有一部分存在自杀风险。z稳妥的方式是去专业的精神科或者心理科进行系统评估;


寻找可靠的专业帮助:


与自伤的青少年谈话,是一项比较挑战的工作(对大多数家长而言,与青春期的青少年谈话就已经很困难了),而心理咨询师或者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这样的专业人士经过专业的训练,加上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视角,可以带给孩子专业有效的帮助;


争取学校的支持:


如果孩子的自伤行为,跟学业压力或人际关系有关,和学校的老师共同合作也是一个必要的措施,比如跟老师申请暂时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请老师加以关注并保密等等。


但是必须要强调的是,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亦或是学校的老师,也许都会不遗余力帮助你,但作为孩子的父母,你是不可替代的,你们之间血浓于水的情感联结,才是他们恢复路上z重要的资源。


愿成长没有伤痕,更愿伤痕得以抚平!


标签

最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