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比较:跟他人的过度比较
心理学指出,人,天生就是爱比较,我们生而如此。因为有时只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是谁。
其实,这件事从我们小时候就开始了。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就很喜欢拿我们与其他小孩子比。于是,我们就在日复一日的比较中长大,并最终养成了“凡事都与别人比”的习惯——不仅拿自己与同学比,还开始拿自己与同事、邻居或亲戚们比,而比较的范围则从小时候的考试成绩扩大到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最终,工作、工资、职位、房子、车子、妻子、孩子……都成为了比较的对象。
我们让自己一生,都陷在了一个“与别人不断比较”的游戏中。但这个游戏里,没有真正的赢家。比较永远是没有止境的,过度的比较,只能无端加深我们的痛苦,陷入无限循环的泥淖中。
两种积极比较的思路
如果说,与他人的过度比较是一种消极比较,面对自己的比较之心,我们该怎么做呢?
以下两个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种积极比较的思路,帮助我们不再以取胜为人生目标,更有可能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1、寻找真正的偶像
如果说“比较”是一种根植在我们体内的基因,如果说我们非比不可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去跟真正的偶像比。
什么是真正的偶像呢?不是歌星影星,而是人生的楷模。
有没有一个人,他的人生正是你想要的?他活出的人生意义正是你向往的?如果有,那他就是你的人生楷模,你可以以他为偶像、为目标,去创造和实现你的人生,从此之后,跟他做比较。
如果你的偶像是孔子,那你要比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修养。
如果你的偶像是庄子,那你要比的就是“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的坐忘之道,以及超脱人世的胸怀与状态。
当这样去比的时候,你的成长将是飞快的,而你的痛苦则会迅速减少。
所以,我们可以比,只是我们不要去跟身边的“比照群体”,也就是和同学、同事、朋友比,因为这样会将我们限制在极为狭小的空间里,尤其是,如果你的“比照群体”水平本身也就一般的时候。
相反,如果我们能与真正的偶像去比,与人生的楷模去比,那我们就能不断实现自我的成长与超越,达到更高的境界。
2、更多地与自己比
当拥有了一个可以比较的偶像时,我们就可以每天向着那个方向前进一点点。这时,我们就可以自己跟自己比了。
在这里,比较的对象不是“我今天是不是比昨天多赚了一点钱”,而是,“我今天是不是又比昨天有了一点点的成长”。
这些细微的成长,可能是多学了一个知识,可能是多掌握了一个技能,也可能是在底层能力上有了一点点小小的进展。甚至有时,我们可能是先感受到痛苦与阻碍,然后才会体会到这种底层的进展。
这时,这种痛苦和阻碍,其实也是一种进展,它只是在为未来某一天的突破或顿悟提供积累。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自我比较,能够帮助我们向着想去的方向不断前行。